趙本山是在為自己考慮后路?2010/2/21 11:52:26
與去年的春晚相比,今年的小沈陽可謂是“沒好”。
去年春晚,小沈陽一夜走紅。小品《不差錢》至今仍讓觀眾回味無窮;而他在北京衛(wèi)視的表演更是將自己的多才多藝展示得淋漓盡致,許多動作和語句都成了經(jīng)典。然而,他在今年的小品《捐助》中,卻無異于一個活動的話筒架——舉著話筒,隨即問那么幾句話,就玩完了。沒有什么幽默可言,沒有什么包袱可抖,這不免讓觀眾大失所望。
記得趙本山曾說過,讓小沈陽忘掉去年的輝煌,要力挺師兄弟出山;趙的目的是為了整個團隊的發(fā)展。一向聽話的小沈陽這回做到了,但這未免對他有些不公。或許,師傅有師傅的考慮,但這樣的角色對于小沈陽來說,有意思嗎?
這里,我們不禁要問趙老師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。去年是小沈陽,今年是王小利,明年呢?像這樣輪流登場,走馬燈式地“值班”,火一個換一個,難道都能火嗎?這不是正宗的熊瞎子掰棒子嗎?況且,你老趙又能在春晚的舞臺上堅持多久?你能把所有的徒弟都輪一遍嗎?
其實,我倒覺得不如把小沈陽徹底推上去,成為一個經(jīng)久不衰的藝人,成為第二個趙本山。其實,這個小品中的親家,對于王小利來講,其人物造型、性格特點、語言模式、肢體動作等等,也都是輕車熟路,與在觀眾心中形成的劉能的形象一脈相承,并沒有什么大的突破,也不過是混個臉熟罷了。
難道,老趙是在為自己考慮后路?